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其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辐射影响力之广,特别是在促进社会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是我们“一带一路”走出去、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名片。经过一定时期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在企业管理模式、图纸档案电子化、施工机械化、建筑装配化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但产业数字化转型速度整体较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数字化应用方面,建筑企业思想认识及自身动力不足,以及行业内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太少。建筑行业早年的高周转、高利润的特性,让整个建筑行业上下游养成了粗放式的管理习惯,已形成思维定式,根深蒂固。同时,建筑行业不同于制造业,有着产品形式多样性、建设地点固定性、生产流动性等特点,导致建筑产品难以像制造业一样用数字化的方式实现机械化和工业化,效益上价值反馈滞后,企业们自身变革动力不足,不愿意在数字化建设上多投入,在管理执行上存在着巨大的阻力。同时,行业内专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太少,普及力度较弱。
二、 我国建筑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企业间无法形成合力。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进度和方式各不相同,在横向和纵向上协调、融合、信息共享方面存在标准不一致,步调有偏差,在产业链上尚未形成集群优势。
三、 目前的数据中心难以满足建筑工业数据存力与算力的巨大需求,以及国家对工业数据安全保障。我国建筑行业对海量的数据尚未建立一个统一系统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对产生的数据进行保护、挖掘、分析以及利用,也没有对产生的数据特征进行高效识别。在信息系统建设、运行以及维护过程中,针对大数据的保护也较为薄弱。
因此,根据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 从上而下,从“中”字头大型国企、央企牵头入手,加强对骨干建筑集团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广应用,让大家认清和牢牢把握所面临的新基建发展重要机遇窗口期。我国建筑行业企业的集中度和市场份额较高,如中建、中铁、中铁建、中交、中冶等一大批国企央企,在建筑业中起到引领和风向标作业。从2020年起5G的大范围推广应用,以及“十四五”规划中对于新基建的高度重视,这些因素将使新基建数字化转型势成必然。新基建将助力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和产业体系现代化,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依托。
二、 稳妥推进建筑企业实施上云。鼓励工业云、金融云、政务云等各类云平台的加快发展,有效减少信息孤岛,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国企、央企及大型集团企业,要带头先行先试,成功经验及应用案例要积极推广分享。对于应用企业,政府要给予一定比例的税费优惠或减免(后申请),政府不同部门要协调互通,接着“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契机,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
三、建立多方联动协同的安全治理机制。构建建筑产业互联网新的网络架构、技术体系和数据资源体系,充分调动政府、建筑业企业、服务机构等主体的积极性,各方共同参与,研究物联网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隐患,推动政企之间的安全信息共享,建立政府安全监管、市场安全服务、企业主体安全的协同联动机制。
更多行业发展讨论,我们真诚地邀请您能与我们联系,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顾荣华